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

[11/14] learning note - Franklin ezgo 開發

這次的主題是比較偏技術類的ezgo打包
而講者Franklin 也是目前課堂邀請來分享的講者中第一個資訊系的
其實我一開始以為Franklin姓Lin



這次的內容主要分兩個部分
分別是自由軟體的在地化與國際化 ,和 ezgo的打包技術

在地化與國際化

一開始Frank說到過去(15年前)自己灌WIN95的事情,花了錢也未必灌得起來
這點真的講到我的心坎裡,灌電腦這件事
即使有過經驗,也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可能失敗
想當初自己在灌Ubuntu時,也因為Win8的UEFI等等問題折騰了很久
所以Frank說到OPEN SOURCE的重點 -有人可以討論
這點真的是對我這種魯蛇的小確幸阿~

其實整體的內容很多,從遊戲的例子還告訴我們過去要中文化某個軟體是很困難的大工程
其中有編碼、字型、訊息修改等等問題

直到後來有了多國語言化的概念
訊息抽出,建立索引
並且提到linux上中文化始祖-CLE
到現在各式軟體、文件、網頁的國際化與在地化才能有效的被實踐

其中內容雖然帶有一些技術成分
Frank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
主要架構就是

          運作主體   
程式{
         訊息內容(.pot)   -> 翻譯者修改、打包 -> 丟回開發者compile ->完成翻譯

如許多自由軟體使用Gettext完成翻譯
如此一來,只要使用了合適的翻譯工具
即使甚麼都不會也可以負責翻譯了




ezgo的打包技術

打包的部分因為技術性較高的關係
Frank認為課堂時間無法充分的講解
所以只做了ezgo概念性的結構介紹

What's ezgo -
  • ezgo是希望讓從來沒用過、不知道自由軟體的人
  • 可以透過ezgo來了解這個世界
  • 是屬於推廣用的產品,但並不限於中小學
  • 而且希望讓習慣window的人也可以輕易上手

我認為貼近window這點相當重要
可能很多的資訊人會有反 M$ 的情節在
認為很多技術只要多接觸就會習慣
所以很樂意嘗試,或者說興奮於接觸新東西

但其實很多大部分的人並不認樣認為
他們認為電腦打開出現windows是很正常的
或者說
電腦 == windows
所以他們分不出電腦和windows的差別
這些人未必是老年人、國中小學童
所以從他們熟悉的環境下手
算是溫水煮青蛙嗎XD~但的確是相當人性的考量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ezgo校調重點
  • 1. 選單
  • 2.桌布
  • 3.檔案系統
  • 4.軟體
  • 5.使用者體驗

簡單來說:
  • 原始iso檔 ->iso目錄->解開->修改->裝回去

也多虧了這些自動化、模組化
ezgo12也有大幅的進步
如多版本的呈現
使用者可以灌自己所需要的版本
更符合open source的理念

最後~
12/5大家一起來測試ezgo吧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